沈山線提速道岔自1998年鋪設上道, 當時 受線路縱斷面的控制, 大部分提速道岔鋪設后 存在著軌肩差不達標、底碴厚度不足的問題。 按照沈陽鐵路局的要求, 我段采取了起道和撤 土兩種方法使提速道岔軌肩差達標, 但撤土方 法并沒有使提速道岔底碴厚度達到300 mm 的 要求。由于底碴厚度不足, 造成道岔的道床彈 性不良、排水不暢, 甚至個別道岔下面道床出現(xiàn) 翻漿冒泥現(xiàn)象。利用1999 年至2001 年線路大 修的契機, 完成提速道岔起道124 組。起道量 一般為60 ~ 100 mm, 個別達到150 mm。1999 年 采用的是人工道鎬起道, 2000 年采用的是軟軸 搗固機起道。這兩種起道方式均產(chǎn)生較大的下 沉量, 起道后穩(wěn)定性差。
2001 年路局為我段配備了3 組CD-3 型小型液壓道岔搗固機。此型搗固機成功地解決了搗鎬橫移的技術難點, 可適應道岔較復雜的鋼 軌布置, 可實現(xiàn)岔枕的全長搗固, 在質(zhì)量上, 特 別是控制下沉量上收到十分滿意的效果。
CD-3型液壓道岔搗固機的結構原理 CD-3 型液壓道岔搗固機由液壓系統(tǒng)、振動 裝置、傳動裝置、油箱、雙升降油缸、夾實油缸、 手壓泵、底架、走行架、下道架、配重鐵等組成。 由動力驅(qū)動振動軸高速旋轉, 使搗固機產(chǎn)生振 動。利用液壓傳動使搗鎬升降、橫移和夾實。 振動的搗鎬插入道床后將機械的高頻振動傳遞 給枕下石碴, 迫使枕下石碴呈流動狀態(tài), 在鎬掌 向枕下夾合時, 使石碴流入枕底重新排列密實, 經(jīng)對主梁混凝土試件檢驗, 混凝土質(zhì)量均合格,且均達到標準規(guī)定的“一類”水平。以荊門一側邊跨為例, 從0#梁段至14#合龍梁段, 共有15組混凝土同條件養(yǎng)護試件, 其檢驗結果為混凝土3 d 齡期抗壓強度45.8 ~ 52.4 MPa , 均達到設計強度的85 %以上;28 d 齡期抗壓強度58.8~ 66.5 MPa , 平均62.8 MPa 均達到設計強度111 %以上;彈性模量35.3 ~ 39.9 GPa , 平均37.8 GPa ;混凝土的坍落度平均值為16.08 cm ;混凝土的終凝時間在8.2 h ~ 16.5 h 之間。由此可見, 連續(xù)梁混凝土的各項技術指標完全滿足了設計和施工的要求。